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姓氏起源 >

袁姓起源,袁姓分布,历史上的袁姓名人(6)

袁凯回乡后,知道朱元璋不会放过自己,就装起疯来,用铁索锁住自己的脖颈,毁坏自己的形体。他还叫家人用炒好的面粉和沙糖搅拌后,从竹筒里挤出来

袁凯回乡后,知道朱元璋不会放过自己,就装起疯来,用铁索锁住自己的脖颈,毁坏自己的形体。他还叫家人用炒好的面粉和沙糖搅拌后,从竹筒里挤出来,状似猪狗拉下的粪便,暗地里用布撒在篱笆脚下和水边,故意让人看见他爬着去取来吃。
后来朱元璋常念叨他:“东海跑掉了一条大鳗鲡,到哪里找回来呢?”于是派人到他家去,起用他为本郡的儒学教授,在乡饮酒礼上被尊为上宾。袁凯瞪着眼睛,注目细看使者,唱起了《月儿高》一曲。使者回报皇上,朱元璋这才认为袁凯真的疯了,便搁置下来。
〖袁知县智取骗骡人〗
明代江西人袁道任太平县知县时,县里有位老农,家住深山中。有一天,老农用骡子驮着钱物,骑着出山去购买东西。走到半路,骡子倔强不肯走,老人正无计可施时,一年轻人骑着毛驴前来,关切地问老人:“老人家,往哪里去呀?”老人气喘吁吁地说:“我要到县城去,可这畜牲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人闻听此言,眼珠转了一转,对老人道:“我正好也要到县城,咱们可以同行。这里离县城还远呢,如果不加快速度,天黑以前赶不到县城。这样吧,既然你的骡子不听话,你又摆弄不住它,我的毛驴很驯服,为了早点赶到县城,暂且跟你换一下坐骑,怎么样?”老人觉得这年轻人真是通情达理,虽然素昧平生,却热心助人,便很感激地骑上毛驴。年轻人也跨上骡子,与老人边走边聊。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年轻人突然挥鞭猛抽骡子,拱手一揖:“老人家,得罪了。”便飞奔而去。
老人这才知道遇到了骗子,想到大半生家产顷刻间被人骗走,真是悔恨万分,无奈之下,老人便告到袁知县那里。袁知县听罢案由后,沉吟不语,忽然下令把毛驴关在厅堂上,不准给它喂食,并要老人不要离开,四天后再来听消息。老人也不知道袁知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焦灼地等待。
四天后,袁知县升堂,宣老人进堂问道:“你还认得离去的路吗?”老人道:“我知道。”袁知县说:“那好,今天就让你找到骡子。”于是就叫隶卒牵着毛驴同老人一道来到丢失骡子的地方,然后放开毛驴任其所往。毛驴因为饿得厉害,而且熟知回家的老路,飞快奔回主人家。老人和县衙隶卒跟进一看,老人的骡子正系在这家门前,老人指着这家院子中站着的年轻人叫道:“这就是骗我骡子的人。”隶卒们一拥而上,将其捆绑到县衙去见袁知县,那人只得认罪。
〖随园三妹〗
随园的创始人袁枚,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是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县令。辞官后,侨居江宁,居于金陵(今南京)织造隋氏之园,改其名为随园,因而自号随园老人。随园论诗创性灵之说,著有《随园诗话》,主张诗词要抒写性情。他与当时的蒋土铨、赵翼,被称为乾隆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他提倡女学,并设馆招收女弟子,教之以诗,传授性灵之说,对清代的妇女文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园三妹,即袁枚的三妹袁素文、四妹袁绮文和堂妹袁秋卿。她们姊妹三人都是清代著名女诗人,袁枚曾编辑她们的诗稿刊行于世,题为《三妹合稿》。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余三妹皆能诗,不愧孝绰门风,而皆多坎坷少福泽。”时人也把随园三妹比之为“孝绰三妹”。随园三妹,素文遭夫虐待,绮文早寡,秋卿早逝,即所谓“多坎坷少福泽”之意。
袁素文,名机。她幼时嫁给如皋高绎祖,婚后遭丈夫虐待。绎祖嗜赌成性,暴戾佻荡,蛮无人理,使她无法在高家呆下去,不得已而归母家。不久,高绎祖去世,一年后她也死去。著有《素文女子遗稿》,收《三妹合稿》中。试看其咏物诗《灯》:
添尽兰膏惜寸阴,煎熬终不昧初心。孤檠柄曲吹痕淡,细雨更残背壁深。
有焰尚能争皎月,无花只可耐孤吟。平生一点分明意,每为终风恨不禁。
袁绮文名杼,字静宜。据《杭郡诗辑》记载,袁杼早寡,只好徙随园依附其兄袁枚。其诗著有《楼居小草》。其《哭儿》诗写得情意深挚:
容易芝兰膝下生, 一朝缘尽夜三更。阿娘知汝《离骚》熟,苦诵《招魂》坐到明。
顷刻书堂变影堂, 举头明月望如霜。伤心拟拍灵床问: 儿往何乡是故乡?
诗中描写的是儿子死前的情景。袁杼儿名执玉。执玉9岁时能诗,12岁时入学,15岁秋试毕得病。病危时,他已瞑目,既而忽强睁眼问母亲:唐诗“举头望明月”的下句是什么?母亲回答是“低头思故乡”。他听了母亲的回答,哭着死去。“伤心欲拍灵床问:儿往何乡是故乡?”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表现的是母爱深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