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姓氏起源 >

程姓起源,程姓分布,历史上的程姓名人(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2兵团第137师参谋长、代师长、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第46军137师师长,在朝鲜升任第46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2兵团第137师参谋长、代师长、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第46军137师师长,在朝鲜升任第46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参加了毛耳山、平顶山等战斗。回国后,任3兵团炮兵师长、兵团炮兵司令员。1956年起先后任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警备区参谋长,警备区副司令员,1970年任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12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

程儒珍少将
程儒珍(1900-1963),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8月加入农民协会,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区义勇队,曾任分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928年冬任柴云区农民自卫军中队长。1929年2月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师副官,1930年春调红1军军部副官处任副官,1931年任红四军(原红一军)经理处总务科科长,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科科长。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1932年10月随方面军西征入川北。1933年春任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7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副部长兼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并兼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盐务合作化总局局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前线负责方面军反“围攻”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1934年4月因张国焘搞肃反扩大化受到错误处理。1935年2月被释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会计科科长,5月随军长征。1936年冬长征到达甘肃后,入庆阳红军步兵学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71团供给处处长,青年抗日纵队供给处处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供给处处长,第358旅供给部部长等职。曾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46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和进军中南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油料部部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4月26日因病逝世,终年63岁。



近代民主革命程姓(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生平简介
程良烈士
程良(1884-1911),又名元亮,安徽省怀远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年从怀远陆军小学毕业,后任该校教官,1905年由倪映典、郑赞臣介绍参加同盟会,充新军第9镇第33标正目。1907年随赵声赴广东,任新军二标下级军官。1908年返安徽,与熊成基等发动安庆起义,失败。1909年(宣统元年)复至南京。1911年(宣统三年)初至广州,设立革命机关,往返于香港、广州间,传递机密,筹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动起义,攻入两广总督署,后转战至华宁里,因力尽与宋玉琳(均为安徽省怀远县人)同时被执,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时年28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程开甲院士
程开甲 (1918- )江苏省吴江市人,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创立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对武器的研制及改进、效应及其防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开创了抗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