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姓氏起源 >

佘姓起源,佘姓分布,历史上的佘姓名人(3)

2002年5月21日傍晚,佘幼芝老太太说,三百多年来佘家的17代辈辈单传,但是每一代都记着忠义二字,都恪守祖训,与袁大将军墓朝夕相伴,没有离开半步。

2002年5月21日傍晚,佘幼芝老太太说,三百多年来佘家的17代辈辈单传,但是每一代都记着忠义二字,都恪守祖训,与袁大将军墓朝夕相伴,没有离开半步。
佘:那没有,就说是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趁夜黑的时候,把袁大将军的尸首从菜市口的旗杆子上盗下来,偷偷地埋在我们家的后院里。我们遵循先祖的遗愿,一直守在这里,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17代了,从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的忌日),到现在是371年。
也是在乾隆年间,袁墓得到修缮;民国初年,由康有为出面,各界人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建国后,毛泽东曾批示保护袁墓,不得动迁,当年北京市政府还拨款修饰。
厄运在“文革”期间降临。袁墓被“红卫兵”砸得了无痕迹,由于传言墓中埋的人头是金子做的,有人甚至将墓地翻了底朝天,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十几户不同背景的人家挤进了袁祠,使这个专门用来凭吊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杂院;墓园被辟为学校操场;佘幼芝一家也被赶至原先的羊圈里居住了。
1978年,佘幼芝开始为修复袁墓袁祠奔走,请求有关方面迁出借住人员,修复重建袁墓袁祠。1984年,袁墓袁祠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她多方奔走的第一个结果,但是袁祠依然是大杂院,并且越来越挤,而袁墓则仍然荡然无存。
也就在这个时候,她和丈夫焦立江之间产生了矛盾。焦立江说他想搬出袁祠,离开袁墓住到别的地方。但佘幼芝坚决反对。“我在劲松、万寿路、北池子等地看了好几个地方,也把她拉去了。我问她房子怎么样,她说不错。我问那咱搬不搬,她说不搬。我向她施加压力,她就是不同意。我们俩都到了闹离婚的地步。”
当时的佘幼芝心灰意冷,写下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苦守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现在,夫妇二人回忆起这一段时,欷歔不已。
是不断上门凭吊和访古的各方面人士改变了焦立江的看法。他说:一开始我在旁边听着,不插嘴。来访者身份不一样,我听多了,才知道这前前后后几百年的事情,她很少跟我说啊。我后来就帮她写材料,一起向上跑。我白天讲课晚上备课,等孩子们睡觉了,再开始整理材料,实在忙不过来,就把我弟弟找来。我弟弟看了袁将军的历史资料,哭了,他就一边哭着一边帮着我们整理反映材料。
1992年,文物部门拨款5万元,在原址重建袁崇焕墓,佘幼芝倍感欣慰,文物局要雇人清扫墓地,她说那样国家还要花钱,还是由她自己清扫。
今年(2002年)春节前后,佘幼芝和老伴焦立江得知政府要迁出袁祠内的18家住户,全面整修袁祠,压抑多年的心情开始轻松起来。但是5月9日,有关部门找他们交流意见时,告诉他们袁祠修复后,要开放接待游客,佘家人不能住在里面了,考虑佘氏家族300多年守墓的义举,文物管理部门打算聘请佘幼芝为袁祠袁墓终身顾问。
5月21日下午两点,佘幼芝习惯性地在脖子上挂上月票,由老伴陪着去拆迁办签订拆迁协议。协议规定,5月24日之前,佘家必须从居住近400年的袁祠搬走。当工作人员把协议在桌上铺开让她签字时,在桌边站着的老人摇晃着,两手摩挲着桌面,慢慢地而又很快地哭了起来,老伴焦立江在一边急急地说:“你看你看,我们原先不是说好了吗?你怎么又这样了?”
佘幼芝和焦立江反复说,重修袁祠袁墓,是佘家的夙愿,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跑了24年,等了24年。但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而他们又必须搬走时,作为佘家后人,他们知道延续近400年的家族事业自此而休。

佘家为袁崇焕世代守灵的事有假?
访谈者问(下简称问):
  问:那你们家对先祖怎么盗头的事有没有传下什么故事来?
  佘:...刚盗了尸首之后什么都不敢修,葬也是我家草草葬的,只有我们一家知道。谁也不敢往外传。为什么我们要隐姓埋名呢,就是因为这个案子一直没有破。崇祯皇帝他得查呀,谁给盗走了就说明他跟袁崇焕是一派的,也得遭一样的迫害。 听父母传,因为我们是广东人,凡是住在北京的广东人死了以后就埋在我们这儿来,就把我们后院开辟成广东义园,那时没有碑,都是坟头,你也不知道哪个是袁崇焕的。那时墙高着呢,人家就知道我们是看坟的,看广东义园的。
  问:那清朝当政者就不知道这事?
  佘:过了155年才知道,一直到乾隆当政的时候。乾隆皇帝当政以后,发现袁崇焕是个忠臣,一方面他要笼络人心,一方面他也要标榜他的先祖皇太极善用计谋,这样他就下诏找人,说谁要找到袁崇焕家里的人,他愿做官,给他官做,他愿经商,给他钱让他做买卖,愿意种地,给他贴地让他种地,谁要找到是谁盗的头,也给予表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